五四特辑丨回顾五四之精神,不被大风吹倒的新闻人!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979087703
后台回复“全程班”,享23全程班巨额优惠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名为《不被大风吹倒》的特别来信,信中莫言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不能被他打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自1919年起,五四运动所代表的“积极、进步、平等、自由”等美好祈愿就一直影响着一代一代国人,古语有云:“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作为一名新传学子,我们也应该始终牢记五四时期熠熠发光的新闻精神与进步力量。
因此,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播播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历史上的“一五一四”(即五人四刊),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新闻力量的坚定和热爱,重温百年来仍令无数新闻人自豪激昂的五四时期的(1949-1921)新闻事业吧!
⚠️⚠️⚠️悄咪咪的说一下,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也是历年真题考察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复习!
真题回顾
1.五四时期新闻改革(论述,辽宁大学2022 440)
2.陈独秀的报刊活动(简答,云南大学2022,334)
3.邵飘萍(名词解释,长安大学2022,440)
4.新青年发展阶段、内容及功绩(论述,长安大学2022,440)
5.新青年的创立、影响(论述,陕西师范大学2022,710)
6.新青年(简答,上海财经大学2022,614)
7.《新青年》(名词解释,南京林业大学2022,440)
8.《新青年》宣传内容(简答,南开大学2022,718)
9.新青年杂志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名词解释,海南师范大学2022)
10湘江评论(名词解释,华中科技大学2022,866;湖南大学2022,714;郑州大学2022,334)
......
壹
五四运动时期历史背景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历史之倒车,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
(图片来源:《革命者》)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
但是,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贰
你需要知道的 一“五”一“四”
一“五”,即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五个重要人物,即陈独秀、李大钊、徐宝璜、蔡元培和邵飘萍。大家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知道其身份、生平,对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一“四”,即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四大著名副刊
人
物
● ●
一、陈独秀
陈独秀(1879.10.9-1942.5.27),字仲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新青年》的创办人、主要撰稿人、主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被毛泽东誉为“思想界的明星”。
✦
《新青年》
(图片来源:百度)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他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提出六方面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5.9-1918.11
高举科学和民主两大旗帜,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第二阶段:1918.12-1920.8
《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主要标志是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编发“劳动节纪念专号”,其中的文章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为后来党早期机关刊物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1920.9-1922.7
中共上海发起组将《新青年》改组为机关刊物,从此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做出重大贡献。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
二、李大钊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
《每周评论》
(图片来源:百度)
《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由陈独秀和李大钊共同创刊于北京,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是一份周刊,时政评论刊物。每星期日出版,四开一张,分四版,采取报纸的形式。自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每周评论》在“名著”栏刊登《共产党宣言》节译。
★
三、徐宝璜
徐宝璜(1894.5.24-1930.6.1),字伯轩,江西九江人。著名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他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在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鼻祖”。
✦
《新闻学》
(图片来源:百度)
《新闻学》,曾名《新闻学大意》,1919年11月出版,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专著。在《新闻学》一书中,徐宝璜表示,报纸的舆论是根据新闻而来,新闻又以正确的事实为基础,因此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因此,如果报纸偏离了真实和客观的基本原则,那么报纸就丧失了作为一种社会公器的价值。邵飘萍评价“无此书人且不知新闻为学,新闻要学”。
新闻思想
一个新闻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自由主义者。在他看来,只有当新闻从业人员具备自由主义所要求的公共化和独立性职业品格,才能保证报纸真正具有公共化和独立性。
新闻代表舆论。报纸具备了独立性,方能真正传达民意,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政府和抵御压制。
报纸是公共事业。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有这种大的关系。
特别强调记者的道德品质修养。为培养出社会和民众需要的新闻从业人员,徐宝璜认为,必须保持新闻教育独立于政治的立场之外,任何来自官方或政治派别的染指,都将给新闻人才的培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四、蔡元培
蔡元培(1868.1.11-1940.3.5),字鹤卿、孑民等,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17-1927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图片来源:百度)
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4日成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业教师。
宗旨: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
研究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内容。
重要意义:是我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其创建也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其意义不仅在于开风气之先,也给中国新闻学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闻后备人才。
评价: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和研究新闻学的团体。戈公振评价其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
★
五、邵飘萍
邵飘萍(1886.10.11-1926.4.26),原名镜清,字飘萍,浙江金华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的创办者,新闻摄影家,著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
新闻编译社
在新闻工作方面,邵飘萍从事记者工作15年,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主张,创办新闻社,担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在担任特派记者期间,愤慨于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于1916年7月,首创“北京新闻编译社”。1916年8月,由《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邵飘萍创办的新闻编 译社正式开始发稿。
《京报》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职务,创办了《京报》。无党无派,不受军阀操纵,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京报》以新闻为主,以“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邵飘萍既是社长,又要搞经营管理,同时继续他的记者生涯,坚持采访。
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毛泽东、邓中夏。
★
补充:毛泽东《湘江评论》
(图片来源:百度)
《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李大钊看到《湘江评论》后,称赞《湘江评论》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
★
副
刊
● ●
01
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1918年创刊。初由张东荪主编,后继主编有俞颂华等。曾刊载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和郭沫若的诗作。
02
北京《晨报》的副刊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从1919年起《晨报》进行改革,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栏目,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园地。李大钊为它撰稿数十篇。1921年,该副刊改为单张出版,刊名《晨报副镌》,孙伏园主编,鲁迅在上面发表过〈阿Q正传〉,在思想文艺界有着广泛影响。
03
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
1919年由邵力子主编,后单独发行。大力宣扬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很受青年欢迎。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其成员邵力子、陈望道等继续积极参与编撰。
04
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
创刊于1924年,孙伏园主编。1926年随着邵飘萍被害而停刊。鲁迅经常为它撰稿。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化,曾与“甲寅派”,“现代评论派”展开论战,影响广泛。
叁
再现新闻之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新闻事业的开端和发展,是与19世纪晚期激进的中国人开始提倡、推介办报密切相关的。面对19世纪末中国人深受甲午战败刺激的历史情境,中国人自主办报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可以说,中国人关于办报的理论与评论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革新、求强、救亡等目标的烙印。
如今身处太平盛世,尽管面对着日益叫嚣的诸如“新闻已死”的末日之论,我们每一个新传人都理应牢记,新闻,始终是一种带有信念的职业,而不仅仅只是一盘围着市场转的生意。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断言:“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所有神圣都会被玷污,没有所谓的宗教热情,任何职业都没什么有荣誉或令人生畏和尊敬的东西。”事实上,在这种预言问世后的一个半世纪中,新闻仍继续发挥着令人尊敬的能量,它的职业道德具有崇高意义,专业准则落地生根,落实在日常实践中。
当记者在每个事件中找寻意义,将偶发事件转变为典型案例,他们采用了公民社会宏大的叙事话语。公平公正不仅是狭义的专业责任,更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准则:要求利益各方都遵循游戏规则,在为自身诉求博弈时能设身处地为其他人着想。他们实践个人良知、在消息源中保持中立、在采访中让新闻源发声、提供中立的信息等等让协商变为可能。
正如詹姆斯·斯里普所说 :“新闻是一门公民艺术。”这种信仰促使民众批判世界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让理想可以重获支配地位。正如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杰弗里·压力山大所言,新闻具有形塑社会生活与议题的强大力量,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闻业的发展总伴随着不断爆发的行业危机,但这种危机不应成为经济与技术决定论下的叫嚣。新闻始终具有独立的文化力量,从新闻业及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来看,即便历经了十来年的经济困难与无以复加的道德恐慌,新闻业最终也没被排挤出局:新闻业并没被颠覆,也不会被颠覆,反而开始回击。
我们也必须时刻清醒,新闻不仅是宣传,或是将信息网络化,而是广泛普遍地“阐释”信息。“不光是一条机械传送带,而是从一连串新闻事件中解读出意义,它提供社会问题的语境、阐释与主题”。
文化赋予个人和群体能动性,面对当下所谓的“新闻危机”“新闻专业主义的消亡”,我们有理由相信:记者及群体不仅能抵抗危机,而且也会积极修复。
不被大风吹倒,致新闻,致我们!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奶狗E哥
认真考考
中二早早
懂你知知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4月热点 |又有学硕取消统招、行为艺术、刘畊宏、极端女权、海清...
女权、女拳、平权,一场“污名化”的混战...
宁要低分调剂也不要高分的你?这些院校重点保护一志愿!!
1个月熟背两本书?快收藏!这些绝密高效背书技巧!
赠50+院校版全程复习计划!抢高(shi)分(jian)大赛正式开始!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